中国首饰网 - 首饰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新闻资讯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新闻资讯 > 老凤祥 “福寿纹福袋”融古汇今,“国风”首饰工艺精寓意美
T.biz | 商业搜索

老凤祥 “福寿纹福袋”融古汇今,“国风”首饰工艺精寓意美

信息来源:shoushi.biz   时间: 2024-09-21  浏览次数:100

  说到“传承”,在现代的“国风首饰作品”中常见。但有的饰品造型太趋于传统,作品的材质、制作和款样大多追求繁缛奢华以至工艺成本高昂,但脱离现代审美,忽视了首饰佩戴的实用性。

  让“非遗”真正进入现代人的生活,要全面观察 “非遗”在当代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和市场价值。在“非遗”创新过程中,老凤祥“保护非遗技艺基因”,把中国特有的图形和色彩、文化符号、手工技艺等特征传承,在创新过程中,力求 “非遗”与当代设计、艺术对接,以全新呈现方式,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发展。

  举一件作品实例,老凤祥“福(寿)纹福袋”金饰。它包含花丝工艺、卡克图、錾刻等手法。“福袋”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,起源于秦朝,兴盛于汉唐盛世。福袋上小下大、袋口紧束、肚大且圆寓意聚福聚寿、代代长寿、代代有福。圆寿图颇具深意,“寿”自古以来被世人重视,“寿”字在传统吉祥文案中运用变化多、应用广。

  中国汉字至今已有五、六千年历史,经历了甲骨文,金、大篆、小篆四个古文字阶段。“寿”字从早期甲骨文的“器皿”与“田垄”的象形组合(祈祷与生命),到金文中增加了老人形象。古代农产经验需依靠老人口口相传,老人成为智慧的象征,儒家文化更是“以老为尊”,因此金文内“拄杖”的象形又历经大篆、小篆两个时期,直到秦始皇时期文字简化为隶书体,此时,“寿”字形态才抽象化,去掉了“拄杖”象形。

  “寿”字在民间经过不断装饰美化,由纯粹的文字功能逐渐符号化、艺术化、图案化,变成一种丰富的“圆寿图”。圆寿纹以圆形花纹做规则排列,将几何纹与“寿”字组合成团花样式,造型多变。“圆形”更符合中国人对“圆满”的概念诉求。在历史进程中,圆寿图还吸收了“回字纹”(如作品上圆寿图),除了视觉上具备吸引力与生命力,寓意上更有“ 连绵不绝、吉祥美好 ”的寓意。

  友情提示

  品味经典、收藏有道。老凤祥各款珠宝饰品在老凤祥名品楼有售,诚惠顾客,敬请光临。

  地址:南京东路518号(福建中路口)。

  咨询电话:63526688(广告)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首饰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